第十二章 北伐军指东打西征上都(第2/8页)

浪费人才要不得!贻误战机更要不得!时间不等人,难道要等常遇春率骑兵主力回师大宁?那时明军步兵有了骑兵的掩护,也许当真能将云梯竖上大宁城墙!

脱火赤的好战本性被彻底诱发了,索性孤注一掷集结了大宁所有兵力,铁心要给李文忠一个迎头痛击!

63

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在六月初五那天顺利击溃了也速全宁部队,随即回师大宁。

其实,在常遇春骑兵部队日夜兼程赶回大宁的时候,李文忠就做好了拿下大宁的一切准备,并且飞骑禀告常遇春,在征得主将同意的这段时间,李文忠便率主力步兵开始慢慢围向大宁城了。

回师拿下大宁,毕竟是二人早就议定之方略,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击溃全宁也速主力,出动在外的明军需要补充粮草,而粮草却不能单单依赖从北平长途运输,唯有拿下了元军在大宁路的粮草集结地大宁城,明军主力才能精兵足粮放心西进。

李文忠之所以故意放慢回师速度,自然是在刻意等待常遇春的骑兵部队,李文忠不敢强行攻城,一旦那蛮横鲁莽的脱火赤发觉势头不对,来个弃城而走,并且在临行前在大宁城放上一把大火,那明军也就白忙活了,为了等待北平运来的辎重,明军也不得不滞留大宁,被迫推迟大军西进的日程。

一旦把战事拖延下去,上都的元帝肯定有了充足调兵布防的时间,明军将被迫与困兽犹斗的蒙古人周旋在广阔无垠的蒙古大草原,那时战局将向何方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所以,李文忠给未来的大宁作战目标排了一下顺序:歼敌是初步,克城重于歼敌,而克城的目的是缴获!当然,不歼敌就无法顺利克城,不克城也无从谈起缴获——总之缴获军资是最终目的!

说来说去,最重要的还是歼灭脱火赤那万余骑兵,而且必须歼灭于城外,甚至能不能全歼都无关大局,关键是让脱火赤率军出城,能不经血战拿下大宁城才是第一要务。

根据这个原则,李文忠才与全宁前线的常遇春数次飞骑通信,提出了自己巧取大宁城的建议,按照常遇春回军的速度,开始对大宁步步逼近。而控制进兵速度的主要原因却是为了避免脱火赤提前出城作战。

何时才是促使脱火赤出城的最佳时机?这就要看李文忠把握接敌距离了,李文忠清楚:按照脱火赤的性格,自己越是表现的小心翼翼,那尚未领教过明军厉害的脱火赤,便越会依仗自己的铁骑优势出城作战,而时间却不会拖延太久,脱火赤不会坐等明军骑兵回归到步兵主力中,当在三五天之内开战。

脱火赤更不会容忍明军步兵弓弩将他的骑兵主力堵在大宁城内,所以,出城野战是必然的,而骑兵的最佳冲锋距离在十里以内,所以,李文忠严格约束部队谨慎接近大宁城二十里范围,以免招致脱火赤过早出动。

时机终于到了:常遇春先头部队已经悄悄迂回到了大宁城不远,而且这几日绝对避免白天行军,与脱火赤决战城外的时刻终于到了!

大宁城内的脱火赤也在密切关注着小心到了极点的李文忠所部动向,脱火赤断定:这位皇帝的外甥不会就这般胆小拖延下去,等常遇春骑兵不远之时,李文忠会不顾一切来到大宁城下的。

果然,探马急报:明军步兵一部突然加速,现在已经进至城外二十里处!

脱火赤仔细盘算了一下:探马回报需要时间,自己骑兵出动与接敌也需要时间,估计大战当爆发在距城十里处,此处正是好战场!自己也需稳步接近明军以便节省马力,等看到明军尖兵之时再突然发起冲锋,当万骑呼啸如同从天而降,李文忠能怎么办?

逃走?那时的蒙古战马尚有疾驰十里的后劲,这一路十里冲杀,会有多少南蛮丧生在蒙古弯刀之下?到时候分辨出李文忠中军旗号,给他来个饿狼掏心!嘿嘿——说不定能生俘这位大明皇亲!

脱火赤终于信心十足亲自率部出击了!

临行前为保万全,脱火赤特意嘱咐留守大宁的少数老弱部队:不看见我蒙古骑兵来到城下万莫开城,这回南蛮都是步卒,若一旦发觉南蛮有诈,大队步兵逼近城下,索性放把大火烧光全部辎重,宁可毁于己手,也绝不能便宜了可恶的南蛮!

当真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脱火赤已经下了狠心:豁上大宁城不要,也要尽情杀戮一番明军步卒,战局即使出现意外,自己率部远飏就是,蒙古草原大漠广阔无边,何处不能生存?

一旦到了那时,即便回到了上都也能向皇帝交代:大量杀伤明军之后,对南蛮来了个焦土抗战,还能不是大元的绝对忠臣义士?

不过,出现这种战势也就是设想中的万一,哪能当真让南蛮步卒如此逞凶于蒙古铁蹄之下?所以,脱火赤还是放心地将部属所有家眷留在了全宁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