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乱流(第2/9页)

难道杨平苦心孤诣要掩盖的真相,仅此而已?难道邓展连夜赶回许都的动机,也仅此而已?在画像上,郭嘉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郭嘉把纸叠好揣起来,决定把这件事先搁置,他不想因为这个意外打乱正事。

这时一阵寒风吹过,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把身上的衣服裹紧。孙礼有些焦虑地望向郭嘉,他们出发时就耽搁很久了,如果在这个地方多做停留,只怕那些袁军早跑得没踪影了。

“奉孝,你大半夜的把老夫叫出城来,到底是为了什么?”郭嘉身旁的老人忽然问道,语气里有淡淡的不满。

郭嘉摆出无奈的表情:“您也看到了,我这不也是才捡到嘛,顺便问问而已。咱们的正经事,还是车骑将军。他与你我关系都不浅,国家勋贵,不可任由落入贼手。”说完他手指头往远处的黑暗勾了一勾。在他们视线所不能及的远方,淳于琼的骑兵正风驰电掣地奔跑着。

他话是这么说,却一点也不着急。老人佝偻在马车上,也把视线投入到那片黑暗中:“河北骑兵这么快的脚程,你拖着我一个老朽,怎么追?”

“您追不上,可是徐福追得上嘛。”郭嘉爽朗地笑起来,笑到后来又连连咳嗽了数声。老人神色先是一凝,旋即又舒展开来:“郭祭酒你这回漏夜追击,果然是狩人之意不在狐。”

“不把您请出城,他怎么会出来呢?”郭嘉拍拍车辕,示意轻车可以继续前进了,然后侧过头来,细心地把老人膝前的毯子往上掖了掖:“杨家在平乱之中居功阙伟,曹公开心得很。这次袁绍劫囚,兹事体大,自然也得借重您的力量,方显朝廷之团结嘛。”

你肯借出力量去追董承,显示的是朝廷团结。言外之意,你若是不肯,自然就是跟朝廷不团结了。跟朝廷不是一条心,就是跟曹公作对。跟曹公作对,那么这次董承被劫之事,一定也脱不了干系。

老人几乎在一瞬间就听懂了郭嘉的言外之意。这是自己儿子冒进之后,郭嘉所做出的反击。郭嘉把老人大半夜硬拽出城来,就是想施加压力,把徐福握在手里——他连等到天亮都不肯。看来这一次,徐福很难继续待在许都了。

更令老人惊佩的是,他相信这次郭嘉故意放走董承,一定还有更深远的用意,剥夺杨家的武力,不过是顺手而为罢了。他对身旁这个年轻人的手段,从来没有低估过。

“郭祭酒打算如何借重?”杨彪问道。目前来看,郭嘉只是打算借徐福敲打一下杨修,没有继续追究的意思。为了汉室和刘协的安危,杨彪只能选择壮士断腕。

听到杨彪的回答,郭嘉得意地拍了拍手掌,仿佛刚刚写就一篇华丽的大赋。

“我要他变成我在官渡的一把刀。”

郭嘉和杨彪达成协议的同时,在距离他们大约数里之外的树林里,司马朗满头大汗地搀扶着一个人,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前进着。

司马朗搀扶的那人神智清醒,就是脸色不大好。他的腿上被一把匕首深深插入,肉外只留刀柄,这种伤势不敢轻拔,只得用布条草草扎起,布条已经被鲜血浸染了大半。

“仲达,你撑得住么?”司马朗关切地问道。

司马懿咬紧牙关,强忍着大腿传来的剧痛:“放心,死不了。”他的表情因疼痛而有些扭曲,双目更显出几分狠戾,就像是一头负伤的雪原孤狼。在刚才的狙击战中,司马懿不惜暴露自己的位置来吸引邓展注意力,成功地让司马朗发箭得手,但邓展最后的反击也刺中了司马懿的腿部。

司马朗焦虑地看了眼司马懿腿上的伤口,感叹道:“那家伙不亏是虎豹骑的精锐,临死前还要反咬一口。”

“他生死与否,可还不知道呢。”司马懿摇摇头,吸着凉气挪动另外一只完好的脚。

虽然司马朗成功地射中了邓展,可在他们走过去确认生死之前,突然半路杀出一队古怪的马队。司马兄弟势单力薄,只能先退隐到远处。可他们没想到的是,马队的首领居然把邓展也带走了。

“肯定没问题,都穿胸了,邓展一定是死了。”司马朗满怀自信,“不过你说,那些带走邓展的是什么人?曹军么?”

“不像。如果是曹军的巡逻队,应该第一时间下马四处搜索凶手才是。他们鬼鬼祟祟,根本无心停留,像有什么急事。八成和咱们一样,没安好心。不过咱们也得赶紧离开,说不定一会儿曹军大队人马就追上来了。”

司马懿虽然负伤,头脑却很清楚。司马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憨厚地笑了笑,随即又变得忧心忡忡:“果然和父亲说的一样,这许都云波诡诈,处处透着居心叵测——哎,看来杨平惹出了不小的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