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官仪事件引发的血案(第2/7页)

武则天为了击败王皇后、萧淑妃及长孙无忌等反对派,不惜采取这种手段。高宗皇帝沉湎于韩国母女的美色之中,对于武则天而言,她们曾经是自己这盘对弈之局中的棋子。

从这一点上说,韩国夫人母女对于武则天上位,其功劳决不在李、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些人之下。当高宗皇帝对韩国夫人母女的宠爱超越了武则天能够忍受的底线时,不管是谁,都会成为她的敌人。

魏国夫人此时十五六岁,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正是武后成为才人,得太宗宠幸的年龄。她不愧为武后的外甥女,那种窈窕淑女的风情,使人联想起晋王时代的高宗,来到先皇身边时,如何暗中恋慕着武媚。和当时的武媚相比,魏国夫人虽然缺少知性及灵气,却多了甜美。

让武后不能接受的是,魏国夫人完全相信母亲韩国夫人是武后杀死的,内心充满了仇恨。这位美丽的少女来到宫中,便借故接近高宗,有意做出挑逗的举止,来博取高宗的欢心,肆意张扬着少女的任性与冲动。

虽然风华绝代,近于狐媚,且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但武后毕竟已36岁,而且生过六个孩子。与活泼好动、犹如初开蓓蕾般的少女相比,武后难免会有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感受。

武后虽然心生愤怒,可在表面上还要装作一团和气。可是在宦官和宫女看来,举止轻佻傲慢的魏国夫人无异于在玩火自焚,她们不禁为这个不谙世事的女孩捏了一把汗。

回到长安的蓬莱宫的武后心情可以说是糟透了,在洛阳宫时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废后王氏与萧淑妃的幽魂又在夜间飘荡于蓬莱宫的上空。和以往一样,只有武后一个人看得见从阴间赶来向自己索命的仇敌的幽魂。

也就在这时候,寻求内心安定的武后为了驱赶幽魂,居然玩起了厌胜的把戏。这种带有诅咒色彩的迷信活动是皇家大忌,弄不好就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

武后请来厌胜的专业人士是个叫郭行真的道士,他开始频繁地出入禁宫。在郭道士开始施法的过程中,任何侍女和宦官都不准进入内室,只有武后和道士二人长时间逗留在里面,这种情形一连好几天。

结果这件事被一个叫王伏胜的宦官发现,并将上述情形密告给了高宗。通过这件事,武后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是谁要想在深宫里混出头,一定要将那些身残心眼不残的宦官放在心上,不然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可武后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太迟了,王伏胜已经把这件事抖落给了高宗。

高宗皇帝又惊又怒。惊的是怎么又是厌胜?当初王皇后便是因为这个罪名丢了后位;怒的是武后岂能不知道这是皇家大忌?

厌胜在历朝历代都属于宫廷中的重罪,搞不好丢了工作砸了饭碗不说,连命都有可能赔进去。贵为皇后不仅擅自行厌胜之术,居然还和一个男人长时间同处一室。虽然对方是道士,但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神仙,而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俗男子。

史料中没有交代武后找专业人才郭行真道士跳大神究竟是针对何人何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武后如果不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无法排遣的困扰,聪明如她绝对不会冒此风险。

其实对于牛鼻子老道郭行真,高宗皇帝并不陌生。此人在江湖上还是有些名头,江湖人送外号“东岳先生”,门生弟子遍天下。显庆年间高宗曾经派郭行真老道代表自己和武后赴泰山祭祀,为二人携手走进新时代祈福。

郭行真很会办事,在泰山上替他们立了一块双石并立如鸳鸯并栖的异形石碑,便是流传至今的泰山鸳鸯碑了。立完碑,郭道士就动了人间的俗念。

他再也回不到那些专心修道的日子,生活太清贫,想发财致富又难于上泰山。

3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郭行真来到长安,这里是王道乐土,有他追逐的梦想。他决定把修道当作自己的二三产业发展。修道,修道,修了半天还是不上道。那些子虚乌有的太虚幻境,远没有及时行乐来得实在。于是他托关系走后门挂了个朝散大夫骑都尉的散职,供职于东宫,不时为体弱多病的太子李弘合药诊病。

武后也就是这时候让他到禁宫来降妖除怪的,捉着捉着,居然捉出了一段绯闻。

高宗早就忍无可忍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后以保护龙体为借口,使皇帝身边连个嫔妃都没有。原来对高宗处处限制,自己却躲在后宫和道士胡来。

高宗皇帝得到消息后,非常激动。他大喊道:“来人,把上官仪给我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