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变局(第6/9页)

王太后只好陪着王莽玩,继续下诏说要封他。这时,王莽突然说,不行了,我病了,卧床不起,恕我不能陪您玩了。

王太后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这场戏还要不要演下去。

看上去,王莽似乎是不想接受,可是不封他为公爵,那他不白忙活了吗?事情到这,就卡住了。就在这时,有人给王太后点了一招,一下子就将这盘棋下活了。别人是这样告诉王太后的,要想王莽来正常上班,必先封孔光等人。不然,你休想他下床。哦,王太后恍然大悟。原来王莽不是不受封,只是程序不合,路子不对,才误了事。

于是,王太后立马提拔太傅孔光为太师,增加采邑一万户。除孔光外,还有三人获封。接着,王太后再下诏,提拔王莽为太傅,负责相关事务。同时,晋封王莽为公爵,称“安汉公”,采邑两万八千户。

在周朝,太傅、太师、太保谓为三公,其中以太师最为尊贵。但是,王太后封王莽为太傅,负责相关事务,就变成了太傅最为尊贵了。可见,官职本身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任职的那个人够不够强。

古有周公,今有安汉公,王莽一生的奋斗,不就是想把周公比下去吗?事情到此,该得到的,王莽也得到了。于是,他的病马上好了,开始起床上班去了。

不过,他又给王太后出了一道难题,说他只接受太傅和安汉公称号,至于增加的那两万多采邑,就不要了。如果王太后想封赏,那就等到全国人民基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后,再给他吧!

客观评价,王莽这番话没有水分。他是个权术玩家,同时也是个儒家理想主义者。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什么东西比荣誉更重要。他生来就是为荣誉而战,不像王立和淳于长那些混蛋,稍有一点权势就想搞钱,简直就是掉到钱坑里去了。

这次,王太后再也不跟王莽争了,只好同意王莽的请求,然后安慰地对王莽说道:“我尊重你的意见。全国人民都实现小康后,我再给你涨两倍工资吧!”

王莽再次拒绝给他涨工资。王太后简直太小看人了,王莽如果爱工资,那他就白混了。实话说,王莽迷恋的不是工资,不是土地,不是美女,而是一种能量巨大、能满足内心无限愿望的东西。

那个玩意儿,就叫权力。

而王莽下一步要玩的,就是要夺王太后手中的权力。没办法,权力这东西太有用了,然而偏偏落在王太后手里。君不知,王太后已经七十二岁了。王太后生来不爱玩权,现在人老了,想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在王莽看来,权力放在她手里,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权力这东西,一说到抢,就特别伤感情。王莽决定不抢,而是哄着让王太后主动把权力交给他。

要哄王太后,王莽心里还是有底的。因为他早已看出,王太后深居宫中,突然把她拉出来管国家大事,还真有些不适应,所以产生了厌倦之感。

王莽开始布局。首先,他让属下那帮高官一起上奏,对王太后说:“中央提拔地方官,手续比较麻烦,报告打上来,还要派人去考核,然后还要整一大堆的事情。太后您老了,就不必管这些事了。依我们看,以后这种小事,就交给安汉公。”

王太后一听,好呀!安汉公能者多劳,就交给他吧!我一个老太婆,走路都困难,哪能整天看这么多报告。王太后说下诏,说:“从今以后,凡是封爵这类事,才归我管;其他事项,交给安汉公王莽来处理。”

成了,要的就是这句话。

人一阔,就变脸。这是很古老的人性弱点。在王莽这个位置,皇帝是摆设,王太后是威摄,而他才是实权人物,执行的差不多是半个皇帝的权力。但是,王莽没有得意洋洋,他知道,事情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好局,下面的路,还很长。

所以,王莽还必须时刻充分照顾王太后的心情。为了不让王太后觉得自己被架空了,王莽故意制造了很多假象,让王太后感觉自己的威望远胜从前。

比如外国使者要来长安,王莽就请王太后出来接见、封赏,这是其一。一年春夏秋冬,每季王莽都要组织点活动,带王太后出去巡视,慰问孤儿寡女、贞妇烈女。或者就是到县基层考察,慰问广大劳动人民。

王莽所做的一切,与今天各国领导无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两千年前的王莽,就有了超前的现代领导管理理念和意识。

但是,王莽最终还是失败了,他败就败在两只思想的眼睛上。他一只眼朝后看,看着周公及周公的周朝;一只眼往前望,看着遥遥不可及的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宏伟蓝图。他思维超前,又执迷崇古,两只脚走路都互相打架,能不跌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