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变局(第3/9页)

那两个人,一个是前将军何武,一个是左将军公孙禄。王嘉死前,就曾说没法将一代贤才孔光和何武推荐上去,死不瞑目。事实上,在刘欣看来,王嘉说孔光是一代贤才,那是很靠谱的;如果说何武是一代贤明,那他就不敢苟同了。

何武很早就当了御史大夫,但是刘欣当上皇帝后,就把他赶走了。不过,冲着王嘉临死前那句话,刘欣决定将何武也召回来。于是,刘欣就拜孔光当了丞相,让何武又当上了御史大夫。但是没过多久,刘欣又将何武免职了,重新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前将军。

前将军何武和后将军公孙禄是官场兄弟。他们俩在呼声压倒一片的形势下反对王莽任大司马,似乎就是拿鸡蛋砸石头。

说他们是鸡蛋白砸,基本没错,然而有一点是必须说明的,何武并非是无理取闹、自讨苦吃的。

何武和公孙禄是这样想的,纵观汉朝政治,皇权一旦弱势的时候,外戚就会掌权。当年,刘盈年少无知,被老母吕雉持劫,扶持起了汉朝历史上第一支强悍的外戚力量。在汉朝外戚力量的发展史上,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吕氏之后,多年之后又出现了以霍光为代表的霍氏外戚,恐怕下一个把持汉朝政权的,将是以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力量。

皇权弱势,与皇帝年龄有关。幼主之上,必有悍母,有其悍母,其外戚必起。何况,目前刘欣初崩,新皇帝还没选定,一旦王莽上位,只会先入为主,填补权力空白。那接下来,皇帝即使登基,也会沦落为傀儡。

所以,国难当前,为了社稷利益,何武和公孙禄决定,就算当一回鸡蛋,也要砸出汉朝大臣的节气。两人想好了,就向上提交推荐名单。

他们推荐的的人选很搞笑,但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何武推荐了公孙禄当大司马,公孙禄则推荐了何武来当大司马。

王太后一看,哭笑不得。但是,老太婆也没说啥。六月二十八日,王太后下诏,正式任命王莽为大司马。

王者归来,舍我其谁。王莽是王者吗?很快的,王太后就发现,这个传说中的王莽,已非过去式王莽,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野心勃勃、出刀必要见血的权术家。

王莽站稳脚跟,就开始清算了。他第一个目标,就瞄准了赵飞燕。在他看来,赵飞燕有三宗罪,沾满了鲜血,必须以血偿还。

赵飞燕曾经以青春无敌的肉体,与妹妹赵合德一道,劫持了皇帝刘骜,这是罪一;赵飞燕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死活,制造了后宫一系列的杀婴案件,以至于刘骜断子绝孙,这是罪二;赵飞燕被傅老太婆收买,支持尊号行动,置国家纲纪不顾,这是罪三。

于是,王莽以王太后的名义下诏,把赵飞燕赶出皇宫,迁到北宫居住。一个月后,再贬赵飞燕为平民,送去替刘骜守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被后人喻为害人大妖精的赵飞燕,终于扛不住了,自杀了结。

王莽第二个目标,就是打击傅、丁两姓外戚。傅老太婆生前,拼死拼活赚来的,全部被索回。王莽撤掉傅老太婆太皇太后的称号,改为原来的定陶共王母;同时撤销刘欣老妈丁姬的太后称号,改为丁姬。接着,王莽又将傅、丁两姓外戚,一律免职流放。但是,有一个人却得到了赦免。

这个人,就是傅喜。

王太后认为,傅喜很厚道,在傅老太婆得势如日中天之时,傅喜仍然以正义之身反对傅老太婆乱来,捍卫儒家道德准则。于是,王太后特别下诏,将傅喜从封国召回,位居“特进”。

特进,就是侯补大司马。如果有一天王莽下了,下一任大司马就是傅喜的了。应该说,王太后也很厚道。但是,傅喜却不领情,辞退了王太后的厚意。

傅喜不为别的,只是政治这锅水太脏了,他不想再玩了。何况,陪他一起玩的人,是王莽。他能玩得过王莽吗?鬼都不信。所以,王太后表面是为傅喜好,其实是害了他。刘欣害董贤,不就是好心才害那么惨的吗?

于是,王太后只好改口,再将傅喜送回封国。傅喜就在封国居住,犹如在世外桃园,终老天年。

王莽第三个要收拾的人,是董氏势力。自汉朝开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势力,像董家起得这么迅速,又败得那么迅猛。王莽要收拾董家,为的不是权,而是钱。

董贤实在太有钱了。当年,汉文帝刘恒扶持男宠邓通,成了汉朝第一首富。但是,如果邓通在地下闻听刘欣赏赐董贤多少钱,他都马上撞壁自叹不如。

像对待傅、丁两姓势力一样,王莽将董家当官的全都免职、流放。然而,没收董贤财产卖变,发现竟然值四十三亿之多。富可敌国,那不是传说,更不是吹出来的。如果董贤还活着,拿到西域一抖,三十六国都流着口水向他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