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皇帝、性、春药(第3/8页)

王太后并不知道,她招商引资不行,竟然还莫名其妙地把一匹母狼引入城。很快的,她就会发现,那只披着羊皮的狼,是一只凶悍的母狼。

有一天,丞相孔光被通知到宫里开个小会。等孔光到了,才发现小会只有三个人参加。一个是他,一个是大司空,一个就是皇帝。

大司空,也算是个新名词。给这个新名词办手续的人,已经躺在棺材里了。这个人,就是刘骜。而发明这个新名词的人,却还在。他就是站在孔光面前的人,他叫何武。

何武,西汉蜀郡郫县(今四川郫县)人。他还是廷尉的时候,曾上书给刘骜说,国家麻烦事很多,现在丞相又不如古代的,竟然还兼管三公之事,不如恢复古代三公制度。

所谓三公,在周朝是指太师、太傅、太保。在秦朝时,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合称。汉朝开国时,刘邦照搬偶像秦始皇创立的制度,照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我们知道,国家丞相其实就是皇帝大管家,或称副皇帝。在汉朝,丞相兼管文武百官,太尉只管军事,后来汉武大帝改太尉为大司马,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又称副丞相,隶属丞相。御史大夫尽管工资与丞相相当,却不能享受封侯待遇。所以级别还是低了些。

后来,何武升任御史大夫,刘骜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让其享受与丞相同等待遇。既然和丞相平级了,丞相可以封侯,大司空也可以封侯了。于是乎,何进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侯了。

然而刘欣召开的这个非正式常务委员会议,偏偏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当然就是大司马王莽。

刘欣不召三公之一的王莽来开会,他到底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等开了会自然就明白了。

刘欣一开场,就单刀直入地说:“今天开这个小会,就是想问你们俩,觉得我祖母傅太后该住哪里呢?”

孔光恍然大悟。刘欣今天召开这个小会,其实讨论的是大问题。

在孔光看来,傅太后住哪里都不重要,可怕的是傅太后的母狼性格。曾记否,当年陈平、周勃联手扳倒吕雉外戚势力后,准备从刘氏子弟中挑选新皇帝,挑了半天,貌似热门人选的,全都落选了。后来当上皇帝的人,竟然是个冷门人物。

这个人,就是时为代王的刘恒。陈平和周勃力排众议,选定刘恒,有两个原因。一是刘恒很厚道,二是刘恒之母薄太后做人做事都很低调。经历了外戚之乱的陈平,深知外戚力量的破坏性。所以他们认为,选皇帝,不仅要选人,更要选母亲。母亲强悍,必定架空皇帝,发展外戚力量,那汉朝外戚之祸,何年是个头呢?

以上一番道理,孔光深有体会。很不幸,他没有活在外戚势力相对薄弱的文景之治,而是活在了外戚势力猖獗的时代。王氏外戚狼行天下、横扫无阻。而刘欣祖母傅太后性格刚强,工于心计,是一只真正强悍的母狼。

而一旦赋予母狼释放能量的机会,傅太后再造一支傅姓外戚与王太后外戚并驾齐驱,那是一种怎样的光景呢?

这是一种可怕的预见。过去,孔光因为反对立刘欣为太子吃了亏,今天,为了将这可怕的萌芽扼杀于蠢蠢欲动之际。孔光认为,他有必要再吃一次亏。

孔光沉思片刻,抬起头来目光坚毅地对刘欣说道:“臣下认为,陛下应另起宫殿,让傅太后入住。”

显然,这不是刘欣想听的答案,更不是傅太后想听到的。傅太后最想达成的愿望,就是让她和刘欣同住一座宫殿。因为那样她就可以牢牢地钳制刘欣,只要刘欣在手,天下谁可奈何?

愿望当然是美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自汉朝立国以来,没有皇帝同太后同住一宫之说。未央宫只供皇帝使用,太后们另住他宫。当然,这个道理傅太后也是知道的。但是她还有一条捷径,既然住不进未央宫,那么就当未央宫的邻居。

很简单,邻居好串门嘛!然而孔光看穿了傅太后的意思。所以,刘欣一听孔光说让他掏钱另筑宫殿,脸马上就黑了。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孔光的提法太阴暗了。刘欣是傅太后的傀儡,孔光为难傅太后,就是为难皇帝,那他在傅太后那里,将很难下台。

然而,就在刘欣脸色不对的时候,何武说话了。他说:“傅太后可以住在北宫。”

北宫,紧挨未央宫,建有紫房双层大道,直通未央宫。如果傅太后住进北宫,可以全天侯监视未央宫的一举一动,随时将一切不利已的人事,扼死在皇宫的摇篮之中。

这时,我们终于知道刘欣不召王莽来开会的好处了。孔光和何武各投了不同票,按现场二比一的投票结果,刘欣决定让傅太后搬进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