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王莽出世(第3/8页)

每当小人被宠,总有人狂喷口水,说皇帝眼睛长到屁股上去了,不然为什么连个小人君子都分不清。要么就是骂小人可恶,拍马逢迎,乱了皇帝视听,扰国扰民,罪该万死。

这些骂娘的,个个心态复杂,不必一一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些多数是利益圈之外的人。圈外看圈内,手短眼红,发个牢骚,也是正常之举。

事实上,皇帝宠幸也是个稀缺动物。这主要还是因为:当宠幸,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高难度的技术活。所谓伴君如伴虎,稍微不小心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凡是能够把皇帝玩于手心、哄得团团转的,仅从技术角度看,你还不得不佩服他们。

对当宠幸的人来说,除了技术过硬,机遇这东西也是相当重要的。王太后和赵飞燕冷战一年后,最后终于承认她是汉朝皇后,在那一年多时间里,淳于长跑上跑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备受刘骜欣赏。

这只是其一。

王太后把张放赶出长安后,刘骜便没有了一起开宴会狂欢的玩友。然而,淳于长却主动告诉刘骜,走了张放,还有我淳于长。有哥们我陪你玩,总不会让你败兴的。于是俩人一拍即合,凑成新组合酒友。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淳于长无论软件硬件都相当优秀。下一任的大司马,如果不出意外,肯定就是他的了。

刘骜是这样想的,赵飞燕是这样想的,王太后是这样想的,王根也是这样想的,甚至连长安门外扫大街的大妈都认为,这回淳于长是走了红运,他想不升天,都有点难。

但是,谁也没想到,在淳于长的背后,有一只阴冷的眼睛正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说淳于长是螳螂,那么站在他后面的,不是黄雀,而是一只凶狠的狼。

这只狼的名字,就叫王莽。

秦末动乱前,当时还是泗水亭亭长的刘邦,押着一帮囚犯前往咸阳。出发没多久,囚犯跑了大半,只剩下了十余人。有天晚上刘邦喝醉了,趁着醉意将剩下的全部放了,说各自奔命吧!没想到剩下的劳改犯却对他说:“天高地远的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不如跟着大哥您混一场吧!”最后刘邦决定,带着他们流亡砀山去。

就在流亡路上,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有一只白蛇横跨路上,没人敢过去。刘邦趁着醉意,挥剑斩蛇。斩完之后,没跑几步就呼呼大睡了。后来,后面的人赶上来说,看见一老大妈在路边哭,说赤帝子斩了白帝子,白帝子就是她的儿子。

众人皆叫神奇,想问个明白。然而老大妈一说完,呼的化一缕烟跑了。

在世界文化史上,许多传说并不是人们吃饱无聊编织出来哄人好玩的故事。我认为,没有文化的传说,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永远是走不了多远的。诸多富有文化意义的传说里,都隐藏着某种神奇的密码。只要破译了这个密码,我们就可以还原传说背后的真相。

那么,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文化象征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在第一部书里就已经推理过了。在这里,我简单地说,所谓白帝子,就是秦始皇;所谓赤帝子,就是刘邦。赤帝子斩白帝子,就是为刘邦推翻秦朝进行合理的造势。

我相信,这个传说的流行,肯定是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如果刘邦起义失败,那历史会赋于他另外一种传说。

然而,有时传说也像河流,越往下流,越是丰满。高祖斩白蛇的传说,到了后来,竟然又被加工成另外一副模样。大约的意思是这样的:当时刘邦斩白蛇时,白蛇就警告他,如果你斩我头,我就乱你头,斩我尾,我就乱你尾。刘邦却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斩你尾,就从中间斩你成两段。

两百年后,白蛇投胎复仇来了,将四百年的汉朝斩成两半,一半是西汉,一半是东汉。斩断汉朝的人,就是王莽。据说,王莽就是白蛇的化身。

胡扯,纯粹的胡扯。

这种纯属后人牵强附会的胡扯,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历史充满着宿命感。如果不是宿命,那怎么解释四百年的汉朝偏偏在二百年发生了裂变,而不是在一百五十年,或者是三百年处?

世间万事万物,没办法解释的,都归于宿命。于是,宿命成了人类弥补无知的最好的借口。在这里,我愿做一个简单的分析,破解汉朝于二百年处断裂之谜。

伟大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量变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聚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看汉朝的三股势力是怎么进行历史博弈、最后彻底白热化的。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深刻地知道,诸侯王势力强大,将来可能会绑架汉朝。于是,为了扫除这个后顾之忧,他挥举长剑,进行了一番血的清洗,将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力量全部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