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第3/9页)

刘病已全部买单,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要求。

汉朝皇帝说话,当然是要算数的。当呼韩邪单于离开长安时,汉朝军队一路护送出塞,同时还派人驻军协防郅支单于突袭。汉朝出人了还不够,又出了钱和粮食。呼韩邪单于粮食不够,汉朝运送,尽管吃,不够了再送。

一个懂事听话,一个仁义尽致。自汉朝开国以来,这是头一回。彼此相安无事,或许应算是好事。但是有人说,那简直是场噩梦。

最近常做噩梦的人,当然就是郅支单于。事实上,郅支单于做噩梦,也是刚刚才有的事,在呼韩邪单于降汉后,他一直就在做着美梦。他以为,呼韩邪单于这一去汉朝,犹如肉包子打狗,肯定是有去无回了。

对郅支单于来说,草原之上,单于太多了不好,一个恰恰好。按他的盘算,既然呼韩邪单于回不来了,南方就没啥敌对势力,他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过,为了实现草原之上只有一个太阳的梦想,他必须北上。

不为别的,只为遥远的西北,还有着曾经呼韩邪单于的残余势力。

于是,郅支单于雄心壮志的北伐。很快的,他就把西北的敌对残余力量搞定了。摆平了以后,他以为自己坐定草原第一单于的宝座了。正当他得意洋洋的时候,噩梦来了。

汉朝的外交政策,完全超出了郅支单于的想象。怎么会这样呢?呼韩邪投降汉朝,本是自找苦吃、自损脸面的事。没想到,人家逛了一回长安,狼狈进城,风光返还。护卫军,粮食供应,啥都有了,这下子怎么跟人家玩?

早知如此,老子当初也投降算了?郅支单于一想到这,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悲伤。呼韩邪单于靠着大树好乘凉,按目前的实力,郅支是没法南伐从而坐稳草原第一单于的位子的。

那怎么办?很好办。东边不亮,西边亮。南方混不下去,那就继续往西北边混吧!这时候,郅支想到,要想在西边混得好,必须拿下一个重要的国家。

那个国家,就是乌孙国。从汉武大帝派公主下嫁乌孙国以来,两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关系日趋稳定,交往更加频繁。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是匈奴怕汉朝,乌孙怕匈奴,康居怕乌孙。现在则略有改观,匈奴怕汉朝,康居怕乌孙,不同的是,乌孙再也不鸟匈奴了。

之所以如此,是乌孙傍上了汉朝这根大腿。

郅支单于则不是这样看的。他认为,乌孙国在西域,简直就是老大。只要自己搞定了乌孙,自己就是西域老大。从理论上看,乌孙国有汉朝罩着,只有他惹人家的份,没人敢去惹他。乌孙国可怕,仅仅是个概念,要惹起来,一点都不可怕。

很简单,乌孙国跟汉朝隔着数千公里,山高皇帝远,真要打起来,汉朝想救人,是来不及的。

一想到这,郅至单于心里就痒痒的。他决定动手了。

郅支单于的军队,向西边悄悄移动。为了减少军队成本,他决定智取,派使节进城去见乌孙国王。郅支单于派人去,大约就是说让他们进城逛逛,没有别的意思,就只是逛逛而已。

乌孙国不是汉朝,郅支单于也不是呼韩邪单于。你说要来逛逛,那不等于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吗?郅支单于想的实在太美了。

乌孙国王接见了郅支单于的使节,对方刚把话说完,只见国王大手一挥,来人,拖出去斩了。

人家能当上国王,能在西域称老大,也不是白混的。可是郅支单于却想不费一兵一力就把乌孙国吞了。把乌孙国的领导想得这般白痴,的确太伤感情了。于是,乌孙国王杀了使者都无法平息内心的怒火。

乌孙国王杀了匈奴使节后,决定将计就计,派人出城迎接郅支单于。这一派出去的人,有八千骑兵,浩浩荡荡。郅支单于听说乌孙国王要迎接自己进城,高兴得差点长起翅膀要飞上天去了。

然而很快的,他就发现苗头不对了。

郅支单于发现,乌孙国王的八千骑兵,不是锣鼓喧天地要迎他进城,而是吹胡子瞪眼挥舞大刀向他们狂砍而来。郅支单于总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眼见敌人来势凶猛,立即调整队伍,与敌对砍。

所谓,来的不怕死,怕死就不来。不怕死的双方互砍了半天,最后乌孙国军队败阵,逃回城里去了。

但是,郅支单于不敢追,这毕竟是别人的地盘,不能久呆。于是乎,他调头向北,去攻打别的小国。

郅支连续灭了几个小国,还把一个刚灭掉的小国作为长期根据地,赖着不走了。

事实上,也不是他不想走,而是没别的地方可去了。北有乌孙国,南有呼韩邪单于,这两个对手,都傍着一个共同的汉朝。想要动他们,首先要看看汉朝同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