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倾轧小时代(第5/10页)

萧望之警觉性很强,他的铁三角集团,的确被对方动了手脚。正当萧望之和石显等吵得热火朝天时,刘奭突然下了一道诏,提拔刘向为宗正。

宗正,九卿之一,正部级干部。这个职位,主管皇族及外戚等要事,向来都是由皇家刘氏亲戚担任。刘向突然被升官,或许萧望之应该高兴,但是他一点都兴奋不起来。

萧望之脑袋清醒得很,刘向表面是升官了,但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很简单,刘向之前的职务是给事中,官职不大,却很管用,那就是能随时随地盯紧皇帝。

现在,刘向当了宗正,没了耳目,不能对刘奭实施卫星定位,更不能及时了解皇帝动态。没有情报,要像在主战场跟石显决战,那是很危险的。

一切都做得那么无声无息。石显,果然是一个危险的高手。莫名之间,萧望之的眼皮狂跳了起来。

当然,萧望之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到目前为止,双方只是稍微拉出了一个小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接着,萧望之和周堪两人,联合向皇帝疯狂推荐儒学专家,出任谏官。

大战不可避免,萧望之必须在正面战场布局,做好防火墙工作。就在这时,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犹如一根稻草,改变了天秤,压垮了四人帮。

这是一个小人物,名气不大,也没啥来头,凭的就是一身恶胆。在中国历史上,小人开道让历史拐弯的事,比比皆是。眼前这个叫郑朋的,应该算是一个。

郑朋,会稽人,一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投机商。所谓投机商,看中的不是国家社稷、道义理想,而是利润。为了加倍的利润,资本家不惜出卖身家性命,勇敢往前冲。政治商更是如此,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他们,犹如苍蝇离不开牛血。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注定永远是看客吆喝的,有些人注定永远是跑台忙活的,有些人注定是敲锣打鼓的。但郑朋不是,他是个搅局摸鱼的。

郑朋认为,萧望之的铁三角,与史高、石显等集团,将不可避免地爆发一场决战。目前情势对萧望之很是不利,打个流行的比方,萧望之这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已经略有下跌,并且有狂跌之危险。

不过郑朋又认为,凭他的手腕,能使萧望之的股票曲折上爬,起死回生。有保证吗?没有。然而,郑朋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能出来混呢?他身上有一样利器,那是萧望之集团所没有的。

这个利器就是:胆大包天,搜罗情报,诽谤造谣,敢为天下先。

郑朋决定把赌注压在萧望之身上。接着,他写了一封揭发检举信,送了出去。很快的,检举信就落到了皇帝手里。刘奭一看,傻眼了。

原来,郑朋在检举信里,狂爆大司马史高的丑闻。主要一条就是,大司马史高派门客安插到各郡及各封国,图谋非法利益。同时,郑朋笔峰一转,又对准了许家。说许家外戚与史家外戚两大家族罪恶累累、数不胜数。

郑朋这一记高射炮,真叫人防不胜防。刘奭连自己的作业都懒得改,让他去解决这个突发事件,的确是有些难为他了。他想了想,决定去找一个人帮忙。

学生有问题,肯定找老师。刘奭找的人,是周堪。周堪一看完郑朋那封爆料信,心中狂喜。接着,他派人紧急通知郑朋,到金马门报到,等待召见。

郑朋就知道,他会有这一天。果然,郑朋就被叫去谈话了,接见他的人,是铁三角首席代表萧望之。

郑朋很牛,他一见到萧望之,先以气势压人,开口噼里啪啦地质问道:“我今天来,没别的,就问一句话。请问萧将军,您是想当管仲类的人还是想当周公类的人?如果你想当管仲,那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现在马上就自动滚蛋回老家,终我的天年。如果你继周公遗志,做一番大事业,那给我时间,我肯定能给你出个好计策。”

管仲行霸道,助齐王霸天下;周公摄政,见天下可行之事。在郑朋的眼里,管仲小样,周公才是榜样。见过牛的,但是没见过这么牛的,萧望之一下子就被郑朋的气势压倒了。俩人推心置腹地聊了一阵,一拍即合,决定合作。

那个“试问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郑朋,似乎有卷起袖子拼命搏一把的势头。但是,当他兴致满满的时候,萧望之却突然给他倒了一盆冷水。

萧望之好像患了三分钟热情的病,郑朋走后,他对两人的合作突然又不感兴趣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没人知道。

我们知道的是,不久,萧望之像躲瘟疫似的躲着郑朋,并与之断绝交往。真够绝了。

接着,周堪又给郑朋浇了第二盆冷水。当时,郑朋与另外一个人同时等待被皇帝召见,周堪却只推荐了另外一个人进宫,让郑朋扑了个空,什么官儿都没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