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怅怀(六)(第3/3页)

还是因为有了初级的酸碱化工,及其衍生物和副产品,才得以诞生的。

就在临淄不远处的博山一带,后世乃是中国最大的琉璃制品产地,其烧造历史直接贯穿了明清两代。

在集中资源重点解决,初步缓和了民生的压力之后,现在有了闲余的产能,自然是充分利用起一切现地的资源来,为淮东政权争创效益了。

虽然已经是穿越者前辈玩剩下的故智,南朝也有相当成熟,并且推广普及的琉璃,乃至澄净白琉璃(原是玻璃)的生产工艺,但是经由海路运过来的成本,却是不可忽略的。

而相对于民用的花式毛玻璃制品,高精度和纯净度琉璃的顶尖制造工艺,却是一直垄断在国朝手中,属于宗正寺和宫内省,双重管辖下的皇家产业和高端机密。

因此我短时间内,倒也没有奢望过能够挑战国朝的垄断,只是期望作为南朝琉璃制品的山寨货,在工艺设计和用途拓展上可以下点功夫,然后利用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和地理位置,增加一个收入来源而已。

尤其对于绞尽脑汁恨不得挖地三尺来开源节流的我来说。乘着这几年时间能赚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