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藩奴,工坊(第3/3页)

因此招工契约的标准也相应提高不少,比如要身家清白简单牵挂少,有眼力和见识或是做工熟手的优先。

当然我不纯粹是在做善事或是赚钱,还有在尝试某种潜在的预备役体系的意味。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产业工人才是近代军队最合适的兵源之一,因为他们通过集体协作才能完成的生产劳动,同样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和组织观念,以及相应的服从性和等级认识。

这一点,却是那些从小农经济体制下所获得,以自耕农出身为主传统兵员,所无法比拟的,也没有这些农户家庭通常存在的保守,懦弱、散漫、短视、小富即安、容易妥协之类的缺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比起那些被生活日常打磨的麻木不仁普通农家人,更具有改善自身境遇的奋斗和竞争意识,以及更容易激发相应的积极性。

后世某党将工人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命题,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而且通过重复的劳作熟练操作,他们身体锻炼强度上,也比这个时代大多数营养有限,早早操劳过度的寻常农户子弟更具有天然优势和特长。

一旦被集体整训成军队的新兵,几乎就是事半功倍的成军效率和素养。

只是作为这些所谓产业工人的养成环境,起码要拥有足够的生产规模和相应成型的长期管理制度,那些师徒父子传帮带式的小手工主作坊,是不能算在其中的。

当然了,这世上还有一些诸如山民、猎户、游牧人之类,同样相对彪悍性格和传统,又有相应专长的兵源,不过他们生活的地方,往往本身就是穷山恶水的贫瘠之地,本身无法养活太多人,也无法提供更多的来源,因此无法成为募兵的主流。

因此当年梁公创下的龙武系烜赫一时,号称三大军头,五脉源流,十几家支系的天下第一大武人集团。

需要增补遴选兵员的时候,亦是从众多军队相关的工场和矿山之间,优先寻找合适的丁壮,次之选兵,才就近征募各种半军事化管理的军屯庄和边境围屯之中的壮男;最后才考虑那些相对朴实,且殷富有产的农家子弟,而他们的前身也往往是府兵的后代。

我虽然无法与之攀比,但是办下如此家业和体制,也多少有些寄寓神往前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