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年国王复仇记(第2/4页)

从2月到6月的残忍议会,理查德二世眼看着亲信们不是逃亡海外就是遭流放或被绞死,这对年轻的国王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令其心中埋下复仇的种子。

“我已到了管理我的家庭、我的王室和我的王国的年龄,因为目前我的境况竟比我国最低贱者的处境还糟糕,这看起很不公平……”格洛斯特公爵与盟友们掌权一年后,1389年5月,理查德二世突然当着众臣的面发表了一番不卑不亢的演说,提出亲政要求。

国王的话当然略有夸张,但听起来颇令人心酸,如果从国君的角度看,倒基本符合事实。委员会随后宣布,国王已到亲政年龄,应该行使全部权力,随后理查德二世撤换了多名大臣,王权再度复苏,不过这次国王成熟了许多,他亲政后没有急于施加报复,也没有召回流亡的王党亲信。

多么令人惊讶,清洗王党的事儿就发生在一年前,王权经过残忍议会“摧残”已黯淡无光,国王突然提出这个要求应该会引发巨大动荡,没想到居然无人吭气,理查德二世如此轻松就重掌政权让人一头雾水,其实时局正有利于他恢复王权。

爱德华三世给孙子留下的几位王叔性格与能力各异,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历练最丰富,1377年从法兰西回国后,因国王与黑太子疾病缠身,他实质上成为政府首脑,父兄去世后,无论从实力还是资历来看,冈特的约翰当之无愧是王公之首,他处事还算公正,但没有特别出众的军政才能,多次军事行动失败影响了其在民间的声誉。

瓦特·泰勒起事时期,暴乱分子视冈特的约翰为“叛国贼”,声称抓到他后要将其碎尸万段,幸好当时他在北方进军苏格兰,很多地方害怕招来叛军不敢收留他,最后他只得带着少数家臣恳请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二世庇护,暴乱结束才返国。

冈特的约翰因为续娶卡斯蒂利亚的公主康斯坦丝,以妻子的名义宣称拥有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权,他身边老早就围着一群从卡斯蒂利亚流亡出来的贵族,怂恿他去争夺王位,可谋划多次行动,耗费大量公帑皆徒劳无功。1385年葡萄牙新国王若昂一世登基,与英格兰建立了盟友关系,冈特的约翰把他跟元配布兰奇所生的长女菲莉帕嫁给葡萄牙新国王,这才逮住机会率领军队登陆伊比利亚半岛。

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子女列表

注:早夭及非婚子女未计入列表,冈特的约翰跟其母后的侍女玛莉还有个非婚女儿,也叫布兰奇。

1386年7月,美妙议会召开前三个月,冈特的约翰率领数千精锐英军和庞大家眷启航远征,前去与葡萄牙联军会合,声势如此浩大,看起来志在必得,这是引起法王查理五世欲入侵英格兰的重要原因。此次军事冒险折腾到1387年6月,军费缺乏,疾病肆虐,最后功败垂成,冈特的约翰不得不与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签署秘密和约,他与妻子宣布放弃对王位的主张,换来卡斯蒂利亚每年赠送一笔年金,同时把与康斯坦丝所生的女儿凯瑟琳嫁给胡安一世的太子恩里克。随后冈特的约翰离开葡萄牙前往阿基坦,在那里待到1389年11月才返回英格兰。

英格兰王公贵族普遍好战,平民们崇拜军功卓著的国王与将领,这种环境挟持下没有人敢轻易开口说“求和”。对法态度强硬的格洛斯特公爵领导摄政御前会议,曾商讨重新发起对法兰西的大规模战争,只因财政和军事困窘实无能为力,以前指责别人“卖国”和“无能”,他们面对困局也没显示出任何能耐,不利的客观条件非人力可以逆转。

冈特的约翰在卡斯蒂利亚失败,贵族们被迫接受英格兰已无力继续欧陆争战的残酷现实,在格洛斯特公爵的默许下,委员会派人与法兰西开启谈判;恰巧此时法兰西国王被疾病折磨,又高估了英格兰继续战争的能力,双方都有谈和意愿。1389年6月,英法签署《勒兰盖姆休战协定》,初定三年休战期,照顾到英格兰贵族的颜面,不称之为和平协定,也不称之为投降条约。该协定的签署意味着百年战争第二阶段落下帷幕。

英法停战还给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亚带来和平,他们不用再选边站队,苏格兰作为法兰西传统盟友也就安静很多,不再骚扰英格兰边境。对外军事活动停止,不需要大笔军费,也就无须征税,议会的作用自然下降。

约克公爵才能平庸,性格懒散,宫廷权力游戏中不是突出的角色。格洛斯特公爵倒是争强好胜,以对法强硬派领袖自居,在民间博得些“勇武”的名头。冈特的约翰出国角逐卡斯蒂利亚王位期间,格洛斯特实质上成为政府首脑和王公领袖,他摄政一年政绩平平,发现自己跟曾经指责过的“政敌”一样,面对军政困局同样无可奈何,心中气焰自然消沉了许多;此前他清洗王党手段太残忍,令不少贵族对过度欺凌君主颇为懊恼,对抗意志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