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第2/2页)

天理教匪乱后八年,便是一八二〇年,仁宗死了,宣宗即位。这一年,回疆又有张格尔之变。天山南路的回民,信教最笃。清廷虽征服回部,本来不能使他们心服的。但是清朝知道他们风气强悍,事定之后,亦颇加意抚绥。回民丧乱之余,骤获休息,所以亦颇相安。日久意怠,渐用侍卫和在外驻防的满员,去当办事领队等大臣。都黩货无厌,还要广渔回女。由是民心愤怨。这一年,大和卓木之孙张格尔,就借兵浩罕,入陷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等城。清廷命杨遇春带着陕甘的兵,前往剿办,把张格尔打败。张格尔走出边。杨遇春又诱其入犯,把他擒杀。于是清廷命浩罕执献张格尔家属。这张格尔是回教教徒,认为教主后裔的,这如何办得到?于是清廷绝其贸易。浩罕就又把兵借给张格尔的哥哥玉普尔,使其入寇。交涉(jiāo gé),直到一八三一年,才定议:清朝仍许浩罕通商,而浩罕允代中国监视和卓木的家族,这交涉才算了结。清朝在这时候,对外的威严,就也有些维持不住了。

【注释】

注705 见第三编第四十章。

注706 一七二九年,清世宗曾因曾静事降旨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近日尚有山东人张玉,假称朱姓,托于明之后裔。……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之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否则隐匿姓名,伏处草野;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可见在清代,抱民族主义的人很多;即迹涉迷信之徒,实系别有深心的,亦自不乏;不过既经失败,其真相就无传于后罢了。

注707 见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