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中古史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第2/2页)

倭寇平定未几,复有朝鲜之役,则其事已在神宗时了。日本自开国以来,世与虾夷为敌。八世纪之末,日本拓地益广,乃于东北边置征夷大将军。源、平二氏,世守其地。后来中央政争,多借源、平二氏为助。平氏先以外戚执政,后为源氏所灭。乃遍置武职于诸州,以守护封土,而总其权于征夷大将军。于是大权尽入幕府,皇室徒拥虚名而已——日本皇室,所以始终未曾易姓,就是为此。源氏之后,北条氏、足利氏,相继以家臣覆灭幕府,格外大封将士;而其将士,又以其地分封其下,遂成全国分裂之势。十六世纪之末,有个唤做丰臣秀吉的,起而平定全国。因念乱源终未尽绝,意欲把一班军人,赶到外国去,遂有一五九二年渡海攻朝鲜之举。朝鲜开国之主李成桂,本是以打倭寇出名的。当元朝时候,屡次干预高丽的内政。其国王,多数是元朝的女婿。举国多剃发易服,习为胡化。明兴之后,高丽王氏的末主,还想扶翼元朝。李成桂则倾向中国。于是覆王氏而自立。革新内政,输入中国的文化,气象一新。然而承平日久,兵备亦不免于废弛。日本兵一至,遂势如破竹。其王,先奔平壤,后走义州,遣使求援于中国。神宗命李如松前往。一战而胜,尽复汉江以北之地。旋因轻进,败于坡州的碧蹄馆。于是抚议复起。迁延数年,终不能就。直至一五九八年,丰臣秀吉死,日本兵乃解而东归。这一次,明朝运兵筹饷,骚动全国,而竟没有善策,可见其政治军备的废弛了。

【注释】

注606 安南首脱离中国自立的为丁部领,事在九〇七年。越十年而为黎氏所篡。宋太宗讨之,不克。因其来降而封之。自是安南的自立,遂得中国的承认。一〇一〇年,黎氏为李氏所篡。传国至一二二七年,其末代女主佛金,让位于其夫陈日照。至一三九九年,乃为外戚黎季犛(máo)所篡。季犛实姓胡,篡位后,即复姓,改国号为大虞,而传位于其子汉苍。旋为成祖所灭。

注607 看《明史·土司传》可知。

注608 现在江苏的娄河口。